开云官网登录平台
他们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保护黑土地,让北大荒变北大仓。他们攻克种源危机,推进种业振兴,让中国饭碗里有菜有肉、有滋有味。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一个时间里,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凌晨2点50分,53岁的孟庆山慢慢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半小时之后,阳光将点亮这个中国东北边陲的农场——黑龙江北大荒七星农场。
北大荒是中国的著名粮仓,每年产出超过400亿斤的粮食,以全国四十二分之一的耕地,足够供养1.6亿人全年的口粮。
孟庆山所在的七星农场,是北大荒115个农牧场之一。北国春迟,每年5月,北大荒才迎来插秧的时节,这也是孟庆山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农场需要在10天内完成所有稻田的插秧工作。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你要是插秧晚了,整个水稻的生长进程就推后了。你等到我们这里,基本上每年的“十一”,就已经下霜冻了。霜冻了之后,水稻就是停止生长。“错过农时就是灾”,所以说我们的农时要求也特别地紧。
眼前一望无际的黑土地,面积足有105万亩。如果靠人工完成插秧,需要整整10万人。而2011年至2021年间,黑龙江省农业人口大量减少。
作为农场的农机科主任,从2000年开始,孟庆山和同事们就一直在琢磨机械化种地,推广农机,减少人力。
2014年,农场生产机械化率已达到98%以上。原来需要10万人才能干完的活,现在减少到了1万人。
但老孟却并不满足,他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再进一步,直接搞无人农机,让机器学会自己下地干活呢?
经过近三年试验,今天老孟准备在试验田开展一次全新的试验——多台无人插秧机协同作业。
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操作电脑发出指令,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插秧机在农机仓库里自己动了起来,一前一后向稻田驶去。
与此同时,田边大棚里,满载着秧苗的轨道车也自己出发了。它沿着田埂与插秧机会合。原来每台插秧机需要专人负责操控,而现在只需要一个人,看着屏幕,就能轻松操作这九台机器。
凭借卫星导航指路,插秧机笔直前进,精准插秧。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50亩地的插秧。为接下来更大面积的无人插秧作业,开了好头。大家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天色突变,暴雨劈头盖脸下下来。但老孟他们却没有找地方避雨,反而继续在地里观察着无人农机的工作情况。
农业生产,大多是露天作业。风吹雨打,是对农机最大的考验。在老孟看来,这场雨恰恰是暴露问题的良机。果然,出事了!大家发现,刚刚还直线行驶的农机突然跑偏了。
孟庆山浑身浇得湿透,在大雨中检查机器。他有股骨头坏死的疾病,泡在冰冷的水田里,对他来说,每走一步都十分痛苦。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春天的泥水是非常冰冷。灌包或者在地里时间长了,我的脚都会抽筋。
经过雨中一个小时的排查,偏航的原因找到了。原来,无人农机采用了卫星导航,由于阴雨天的云层遮挡,卫星信号会比晴天有所衰减,造成无人农机跑偏。这时候,就要重新调整地面设备对卫星信号的接收。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将来这么多东西真正成功的时候,那我就希望中国的农民,就坐在家里,或者坐在办公的地方里边,就能从事这些生产了。
风里雨里忙活一天,大家都疲惫收工了,但老孟没有走。还是惯,再晚再累,他都会把农机清理洗涤干净再离开。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心情也是特别地舒畅。我们都幻想着,今天我们所改造的农机,在未来的时候,它会变成一个智能的机器,去完成我们的农业生产。
多台无人插秧机协同作业的试验任务圆满完成,老孟开始琢磨如何利用这些机器施肥。这关系着黑土地保护的大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而黑土地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耕地中的大熊猫”。自然条件下,每生成一厘米黑土,需要200年到400年时间。然而开垦多年后,黑土地正面临着退化、流失的问题。
一亩地增施500克硫酸锌,每平米只增加不到一克,如此细微的变化,怎么精准控制呢?
这是一台被孟庆山他们改进的无人插秧机,可以一边插秧一边施肥。车轮位置还增加了一个探测器。机器插秧驶过水田的同时,就能探测到土地里的电解质数据,实时传送到插秧机上的微型电脑做多元化的分析,决定播撒化肥的多少,不让一颗多余的化肥掉落到黑土地上。
田埂旁,摄像头监控水稻长势,通过大数据实时比对,给出施肥、灌溉等精准生产建议。万米高空中,高分卫星实时监控病虫害。无人农场,助力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
走在田埂上,看着泛青的稻苗,老孟似乎看到了几个月后,黑土地上稻菽千重浪的丰收景象。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当时是最欣慰的,尤其一阵微风吹过来的时候,我们就会闻到那种稻米的香味。那时候就感觉到,这种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一样的那种喜悦。
北大荒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我们从始至终牢记嘱托,来打造农业领域的航母。这个航母,它是带动农民生产致富的航母。它是需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航母。
如今整个北大荒已经有14家“无人农场”在建设之中。山东、福建、广东、安徽、江苏等省,也相继开展“无人农场”的探索。十年间,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70%。“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才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国人的饭碗不但要有中国粮食,也要有更多的蛋白质。让14亿中国人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科学家文杰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鸡蛋选秀”。通过强光照射,淘汰质地不均匀、有暗纹、有裂缝的鸡蛋。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这个蛋它不是有大头、有小头吗?到这儿以后,都让它大头冲上,蛋大的,出的雏鸡个头就大,蛋小的出的雏鸡个头就小。
这些鸡蛋可不一般,从这些鸡蛋中破壳而出的雏鸡,关系着中国人饭碗的大问题。
四十多天后,雏鸡已经变成眼前的12000只鸡,它们有一个形象的名字——白羽肉鸡。这种鸡并非中国原产。1980年,白羽肉鸡远渡重洋,被引入中国。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白羽肉鸡,体形比较大,产肉性能比较好,1.6公斤左右的饲料就能产生一公斤肉。主要是看它这个胸肌,肉鸡的这个胸肌很宽。这块,最大的一个特点。
鸡肉属于白肉,相比猪、牛、羊这些红肉来说,更加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是我国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且占比逐年上升。它提供了廉价、高效的蛋白质来源。
白羽肉鸡生长迅速,养殖42天后就能出栏,体重达到约2.8千克。同时,它的饲料转化率极高,只需1.6千克饲料,就能产出一千克肉。而生猪要消耗三千克饲料,才能产出一千克肉。
2020年,中国人吃掉了约120亿只鸡,其中白羽肉鸡约50亿只。中国人“吃鸡”不再困难。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中国是一个肉鸡生产的大国,我们的鸡肉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是第二位的。像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我们该有自己的品种,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话,我们在种业上是有危机、有安全问题的。
每年,我国企业养殖出栏数十亿只白羽肉鸡。然而在一段时间里,所需的鸡苗,100%来自进口。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人家的种,人家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刚出壳的小鸡,漂洋过海坐飞机过来的,你想想成本有多高。37美元一只。一只小鸡,刚出壳的小鸡。这还是随行就市,有些时候还要高。
白羽肉鸡产业面临的“种源危机”,并不是个例。一些农业产业缺乏核心育种技术,依赖进口的种子、种源。一旦国外断供,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餐桌。
2013年,习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一场种业翻身仗在农业各领域打响。文杰也开始了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的尝试。
同时对多群鸡进行选育,每群鸡都各具特性——有的长得快,有的繁殖能力强,有的抗病性能好。让特性显著的鸡群进行纯系繁育,从后代中挑出特性更突出的鸡保留下来。如此循环往复,鸡的优点一代代慢慢地加强,担负起繁殖千万后代的重任。
文杰和团队从全国选出了六万多只种鸡,成为白羽肉鸡育种的“种子选手”,开始了极为严苛的优选过程。
筛选的指标,包括饲料转化率、体重、胸肌大小、产蛋率等超过50项。饲料转化率、体重排名前百分之五的种鸡,将被科研人员着重关注,它们非常有可能成为曾祖代纯系繁育的种鸡。鸡苗长到42日龄,团队开始着重关注胸肌的大小。为了精准测出胸肌的数值,科研人需要给鸡做B超。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胸肌厚度,3.57(厘米)。胸肌价值最高,我要把大胸的鸡留下来,把小胸的鸡淘汰掉,将来我这个鸡群里都是胸肉比较丰满的那个鸡。
12000只种鸡的B超,要在两天内完成。胸肌厚度超过2.5厘米的种鸡,才能进入下一轮筛选。约六万只种鸡,最终只有3000只被留下来。这些鸡再相互交配、繁殖,孵化出的小鸡重复优选的过程。这样的过程,需要持续十年。这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风险。
2014年底,国外暴发禽流感。短短一周内,大批种鸡死亡,导致商品鸡供给受到特别大的影响,鸡肉价格持续上涨。这场疫病让科研人员感到了巨大压力。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商品鸡顶多不过这一拨鸡出了问题,我就屠宰了就算了。但是如果是你种鸡要是有问题的话,它影响的就是整个你这个群体。当时我的确压力很大。你只要睡醒了,没在睡觉状态,满脑子都是这些事情。我有时候做梦做的都是这些东西。
这场危机,让文杰意识到育种进程必须加快。有没有很好的方法缩短这个漫长的过程,降低育种的风险呢?
经过两年多的研发,2017年,文杰和团队研发出国内首款“鸡芯片”。芯片内整合了白羽肉鸡约5万个基因组数据,根据基因组数据来判断小鸡未来的生长情况。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我们过去(挑选)一个鸡,你得等它下完蛋以后才知道它产蛋多少,但是用基因组选择就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小鸡的时候,采一滴血,提取它的DNA,把它的DNA跟这个芯片上的这些探针进行杂交,我们就可以测定出它具体是哪个基因型。
这张“鸡芯片”,让科研人员能预测种鸡的各项指标数据,而不必等到鸡长大再一一人工测量,这就快速缩短了育种时间。
2019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白羽肉鸡是重点攻关的对象。政策的扶持加快了育种的进程,白羽肉鸡的各项指标不断接近国际标准。
终于,2021年12月,文杰团队参与培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成功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新品种审定,迈出了白羽肉鸡种源自主可控的第一步。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我们的品种、种源实现自主可控,我们的产品保证稳定供给。也就是我们中国在鸡肉这样的一个问题上,我们把饭碗端在了自己的手里。
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靠中国种。一粒种子能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今天,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水产、农业微生物产品均实现了以自主品种、自主资源为主。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从吃饱到吃好,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日益丰富,满足了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干,才是马列主义!” 中国石油大学暑期实践追寻铁人精神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人喊出的铮铮誓言,激励着中国石油大学学子追寻铁人精神迈出坚实脚步。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